集团报刊

勾蓝瑶寨 湘桂分疆 瑶乡蕴藏 -凯发官方app下载

2024-08-19 09:20:54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黄柳英

五岭逶迤腾细浪。莽莽南岭,竖起屏障,分疆楚越。南岭之一的萌渚岭,站立在湖南的西南门户之上,古人称之“南关尽处”。

这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列的中国三大民族走廊“南岭走廊”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汉、瑶、畲、侗等民族在这里迁徙、流动、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

车奔“尽处”而去,逼近湘桂边界。连绵宽阔的山渐渐收住了脚,“风格”陡然一转——数不尽的喀斯特峰丛竹笋般拔地而起,石峰、溶洞、峭壁、隘坳、溪流、丘岗、盆地,均有发育。村落、田野、民居点缀其间,风光奇秀。

八座山峰的拱卫中,一座古老城堡式村落——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展露容颜。

1.古村、古碑、古井,生发独特的文化景观

青山勾连,溪水伏蓝,勾蓝瑶寨因此得名。瑶寨由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自然村落自然连接组成,从空中俯瞰,三村沿着曲折的山体,在山间盆地顺地势而建,“品”字形分布,呈犄角之势,均面向宽阔水域或田野,疏密有致。

300余栋明清民居层层叠叠,富于韵律。走入村中,或高耸或低矮的房屋,屋檐如翼轻展。马头墙有曲有直,造型不一。瓦顶、屋脊、鸱吻以及藏于建筑的砖雕、木雕、石雕,朴素大方、造型流畅。建筑采用当地富含铁元素的泥土所烧制的红砖,色彩亮丽。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里,徽派建筑的秀雅与瑶乡建筑的纯真交融,在天地间轻盈地演绎着一曲关于“工与巧”“诗与画”的民族交响乐,生发独属南方中国的文化意象。

访古问史。村人说,史在碑上。古时永州勒石刻碑成风,勾蓝瑶寨里共发现了400余块古碑。81岁的老支书欧阳绪珍抄下仍能辨认的180块,花费近40年,依据碑文、县志记载、村中老人的讲述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精心编纂40万字的《勾蓝瑶志》。

汉魏时,就有瑶族先民在此地居住。勾蓝瑶族是瑶族谱系中的分支,属平地瑶系。唐以来,勾蓝瑶族陆续迁徙至江永一带。明洪武年间,勾蓝瑶被官府赐予瑶籍及土地,13个姓氏聚族而居,成为“熟瑶”、江永“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民不断与汉民族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400块石碑述瑶情,2000年历史说沧桑。”指着抄录的碑文,欧阳绪珍以读韵文的节奏,介绍寨中的胜景“蒲鲤生井”:“旧号蒲鲤井或曰井际产九节蒲中多赤鲤。大清乾隆二十二年立。”“勾蓝八景”,这是第一处。

村中处处见水、听水。不仅有遍布村落的上百口古井供应人们的日常用水,还有一股好水,于地势最高的上村蒲鲤井冒出,与山涧汇为兰溪。兰溪穿村而过,时而冲流潆洄,时而静静停泊。村人动巧思,引其水,绕民居、入荷塘、浇田野,形成水网。清水滚出凉风,村人于溪上铺石板、搭凉亭,歇脚闲坐,随手把镰刀尖尖啄入亭柱。来来往往,年年岁岁,他们把凉亭给歇得老老的了。

溪中常见一种俗称“标杆子”的小鱼,行动难以捉摸。溪中有翻卷出水的石灰岩,参差峭拔,适宜用中国画中的解索皴、卷云皴法来描绘。山光西落,池月东上。临水的青石板上,会响起“笃笃笃”的锤衣声,以及孩子们戏水的欢笑。

这种日常之美、诗一般的栖居环境,让30岁的村民欧阳春婷生长出强烈的“恋地情结”:唯有家乡,才能安放理想的生活、温暖的情愫。欧阳春婷曾在长沙读大学,一到节假日,总迫不及待地辗转奔波7小时以上回家。毕业后,她立刻回村,开小吃店、参与旅游表演队。“我在县城念中学时,别说勾蓝瑶寨,连兰溪瑶族乡都很少人知道。现在,勾蓝瑶寨远近闻名,我也感到十分自豪。”

2.城堡、武艺、“将军”,保卫瑶胞的家园

从蒲鲤井处上石阶,村民黄丹红领我们登一个落差约三十米的山坡。到山间隘口,她指向千米以外:“出村绕过这座山,就到了广西。”

历史上,串起勾蓝瑶寨的众多山间岔道称为“楚粤通衢”,属潇贺古道的一部分。

秦汉至清末,潇贺古道一直都是中原与岭南之间的交通要道。古道起点为湖南道县码头,走陆路经江永到广西富川,再沿贺江汇入珠江出海,既是一条军事通道、官道,也是一条贸易之路。

隘口处砌有规整的大块青石,缺口宽度仅容一人通行。黄丹红说,这是出入村落的关口之一,曾经建有寨门。村落周围的山隘都建有石寨城墙,设有9座坚固的寨门。

为了防御湘桂边界的动荡势力和匪患,从明代开始,勾蓝瑶民应朝廷的要求,驻守边界,提高防御功能。村落不同等级的道路相接处都设有关卡,石寨墙、守夜屋、关厢、巷道门和不同姓氏的门楼,层层相套,构成一个多层级城堡式防御体系。姓氏门楼后,各宗族的村民抱团居住,民居也多修砌厚高外墙,“住防合一”。不少村民向我们证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见过祖辈老人夜晚去关寨门。

欧阳绪珍出生那年(1944年),兵荒马乱,日寇窜袭江永。他听长辈们说,附近难民涌进勾蓝瑶寨,原本居住着三千余人的村落庇护了上万人。

抵御外敌,靠建筑,更要靠人。走进欧阳绪珍的祖宅,两个石质的哑铃,静静躺在院落里。“以前是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习武。”历史上,保护过村落的英雄被村人尊为“将军”。其中的“李将军”李三娘,自创女子拳、棍,传授村人。

今天,尽管不再需要对抗外敌,女子拳、棍依旧代代相习。这几日,一个留学生研学团来参观,欧阳绪珍的女儿欧阳慧英演示拳法棍法。一招一式,简洁刚毅、身法轻灵。这是曾守护过家园的祖先传下的本领。

3.花样、节庆、舞蹈,犒劳瑶民的生活方式

80岁的村民欧阳美嫦在家中绣一朵“片片花”。见我们感兴趣,她取来一条大红的麻纱裙子展示:“瑶族姑娘从小学习织布、染布、织锦、刺绣。这是我姑婆传下来的新娘裙,绣得多好!”裙子已有百岁,色彩鲜亮,精美的植物纹样里,还跳动着新嫁娘的喜悦。村中的节日,欧阳美嫦都要穿上瑶族盛装,闪亮登场。“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洗泥节。”她说。

农历五月十三的洗泥节是勾蓝瑶独特的节日,体现了深刻的农事崇拜信仰。明代,民瑶分得更广的土地,大面积种植水稻。一些土地离村落遥远,“游耕”应运而生——在田边修建“牛庄屋”供农忙时居住。下层关牛,上层住人。

村民欧阳明茂十多岁时,跟随爷爷住过牛庄屋:“大人们去地里劳作,我负责喂鸭、放牛。从开春陆续住到秋收,生活很艰苦,但也自由惬意。”

辛劳的春耕结束后,瑶民将人、牛、犁耙等农具上的泥巴清洗干净,回村迎接盛大的节日。湘桂边界的江永、江华、道县和广西恭城、富川等地原本都过洗泥节。但时代变迁,人们告别了牛庄屋,洗泥节逐渐衰落,目前传承较完整的只有勾蓝瑶。

“插田上岸,功夫一半,牛补青食,人换新装,家人团聚,举族联欢。”民谣欢唱,村人吹笙打鼓,簇拥着舞龙队游村。姓氏门楼下,摆开祭桌,敬天地、敬祖先。唱三天大戏,桂剧、祁阳戏。酿苦瓜,吃宴席。现在新增民俗表演,女子拳、棍,双刀,长鼓短鼓舞,芦笙舞,坐歌堂。

这已成为勾蓝瑶寨的“招牌”。每年洗泥节前后,一拨拨游客入村,围戏台,品美食,赏表演,期望领略一方风物,读懂一个族群的记忆。

村支书欧阳明俊介绍,依托洗泥节,勾蓝瑶寨每年承办洗泥宴120场以上,每场洗泥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万元纯利。

近些年来,依据“泥”这一节日象征符号,村人还开发了新民俗“洗泥摸鱼”——请游客下泥塘捉鱼。泥水齐飞、欢笑一片,人们捕鱼上岸,亲自洗泥。

在这时刻,旧与新、人与地,再次紧密相依。

【村落名片】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族的聚居地,为城堡式瑶寨。至今保留明清民居300多栋,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专家点评】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智库专家 刘灿姣

勾蓝瑶寨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铸就的一个极具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湖湘传统村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瑶族艺术瑰宝水龙祠壁画填补了中国壁画艺术史的空白,更为古代瑶族艺术增加了辉煌的一页。

【记者手记】

倾听古村,有世代绵延的“语言”

廖慧文

勾蓝瑶寨,太“入画”了。

行在村中,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和提着设备的摄影团。“怎么拍都好看”,是我们对它的粗浅印象。

乡村于我,是一种陌生经验。如果只把村落当做一种景观来消费,那我或许还离它太远。费孝通先生将村落视为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完整的切片”,“可以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述一地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

短短几日,理解太难。但我试图通过体验和观察来走近它。清晨,看大鹅带着鹅崽大摇大摆地散步;烈日升起,在蒲鲤井边那棵四百余岁的重阳木下,与乘凉和洗刷的村民聊天,把手伸到井里浇凉水玩;下午,去吃一碗当地薜荔果搓出来的凉粉;夜晚,惊奇地发现清浅的银河就悬在头顶……

离开勾蓝瑶寨前一天的傍晚,我们走出寨墙,穿过田野,沿着古道一直走了很远。归村时晚霞漫天,夹道草木被暑气蒸煮过,散出好闻的气味。村人陆续从田野回到古道上。一位中年妇女与我们并行,热忱邀请我们从她背上的箩筐里抓一把刚收的花生。望着周围亘古不变的山水、前方古老的村落,我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生动性,心中涌现了难言的感动。

“天地既立,人生其间”。人与自然诗性连接,人与过去、与文化记忆紧密相连,所以人踏踏实实,站在祖辈的土地之上,站在绵延的时间之上。人居与山水的互动中,隐藏着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语言、审美方式和生命意识。

勾蓝瑶寨不仅仅要被精心保护。当我们栖居于其他的角落,创造着“属于今天”的城市、乡村、社区、建筑和文化景观时,勾蓝瑶寨所蕴含的自然观、秩序感、人与环境在视觉和生态上的高度和谐,也应该被深入研究、充分借鉴。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鲁红)
焦点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