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报刊

以文创新 助力乡村打造文旅新特色 -凯发官方app下载

2023-05-25 09:31:4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杨雁 曾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兴则产业兴,艺术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承担起文化创新的时代重任,以艺术美学介入乡村振兴,深度激活文旅特色,促进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艺术视角挖掘乡村的历史价值与人文情感,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积极培育新时代的“赶考人”“先锋者”,让艺术教育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推进农业农村产业现代化,激活和丰富乡村文化,实现文化复兴和产业振兴双目标。

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指出:“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诚然,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人们对于土地都有着深厚的“地缘感情”,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换,人们总在劳动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劳作的愉悦。艺术院校应切实发挥文化创新的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打造文旅新特色,通过加强项目帮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项目帮扶

构建乡镇发展新格局

2022年7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艺术院校应主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入乡村田野,坚持发展眼光与创新思维,以项目为牵引,成立帮扶小组,为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打造新赛道,助力构建乡镇发展新格局。

艺术院校的研究项目应更多聚焦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寻找乡村振兴的“卖点”“热点”与“亮点”,注重开展前瞻性、可行性、实用性研究,扎实推进项目规划进程,壮大乡村文旅产业;把作品和论文写在潇湘热土上,自觉服务“三农”,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以项目为依托,有效联动各方机构布局发展新格局,围绕乡村振兴的规划方案,驻村帮扶,真抓实干,结合学院艺术、文创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加强校企合作

谱写互惠共赢新篇章

艺术发展应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校企合作联盟,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矩阵。依托文化,面向市场,艺术院校要将产、教、学、研面向市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训,有效联动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产业互动;发挥比较优势,展开深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融合共通,互惠互利,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努力建设艺术气息与时代美感相融的风景小镇,打造特色口碑品牌,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南乡村振兴新篇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海力森嘎查的百年古榆民俗旅游度假村,就得益于中国传媒大学发挥自身优势特色,联动企业助力规划设计,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共商乡镇发展规划,共建特色研学项目,共享乡镇发展红利。其构建了以校园资源为依托、社会企业平台为核心的“海力森协作体”,助推海力森嘎查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从黄土地中厚植文化情感,主动与企业对接,谋求发展新路径、新方式、新样态,创作出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的文艺作品,奋力谱写互惠共赢的新篇章。

加强人才培养

培植乡村发展新势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强大驱动力。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型艺术高校,理应积极创新“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广泛调研、转变思路,培养市场急需的“素质高、业务强”复合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添“智”增“彩”。

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同时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有待青年才俊接续书写。在“双高计划”指引下,艺术院校应转变思维,积极践行育人职责,培植乡村发展新势力。在课程设置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程、文化课程、技能课程、通识课程,大力开设具有“三农”情怀的教育课程,增强乡村振兴的职业吸引力,培育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建设的热忱之心。

(作者分别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教师;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教师)

(一审:余画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焦点图
网站地图